close
第一次收到聖誕卡片,是在我國小六年級的時候。
在國小,我想除了少數人和我知道聖誕節之外,
其他的人知道的聖誕節是窗外會飄雪,
麋鹿會拉聖誕老公公,
只要有掛襪子的都有聖誕禮物,
而最重要的聖誕卡片,則是要在聖誕節前夕發放,
那種把滿滿祝福的文字烙印在卡片上,
臉上掛著笑嘻嘻的笑容,
親手交給朋友或給特別的人一個驚喜(註一)。
是朋友的話,就當面交換,
有曖昧的情愫就偷偷放在抽屜裡面,
沒準備卻收到聖誕卡片的,
要趕快記得補寫,
免得傷了朋友的心。


國中的時候,聖誕節卡片好像對學生很重要似的,
而採買聖誕卡片相對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門學問,
以前沒有誠品這種水準高的書店,
綠色店面的新學友已經算是不錯,
而有黃色小書房之稱的金石堂更是閃閃動人,
琅琅滿目的聖誕卡片好像一直對我招招手,
不管是我或是其他小朋友,
都會瘋狂地加入選購聖誕卡的行列裡面,
一邊看著聖誕卡片,
一邊在心中打算這樣的聖誕卡片適合給誰。


而挑選聖誕卡,本身就是一件很歡樂的事情。


在那個沒有零用錢的年代,國小我幾乎沒有,
到了國中才開始有,但也沒多到哪去,
我爸大概固定每個禮拜給我300元,
有時候會一二天就變成週光族,
也會為了某一個想要的東西存錢,
而一年一次的聖誕節,來勢洶洶,
我對聖誕節展現十足的錢意和情意,
愛表現的人,就會自己做,
雖然不見得漂亮,但是卻能感動人心,
就連我手拙之人都曾經做過3D聖誕卡,
可惜我想不起最後是送給誰。


每當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前夕,
我期待會收到一大疊的聖誕卡片,
那時候所有在校園內不管是學生和老師,
在只有歡樂,沒有爭吵的短暫時間,
老師都會收到幾張來自不同授課班級學生的超大聖誕卡,
至於班級內部小團體也會暫時停止鬥爭,
透過的和平協議就是聖誕卡片。


如此這般的聖誕"基本定律",在我國二到國三之後,
慢慢地出現化學變化,也就是有所謂的性別觀念,
已經慢慢在每位國中生萌芽,
於是聖誕卡片就逐漸變成男女曖昧或潛在曖昧的強力工具,
女生之前也會互送卡片,只是單純的聖誕節祝福,
男生也會送給普通要好的女生聖誕卡片,
但那種純粹互相交換聖誕卡的樂趣與驚喜,
已不復在。


國中二和三年級是我寄聖誕卡和收聖誕卡片最瘋狂的時代,
不過曖昧的卡片卻從未收到過,
大都是祝福的卡片,吐嘲的卡片也從未間斷過,
或許是每個人寫法的不同,
才會想以這種另類的方式詮釋祝福,我可以接受。


然後,國中有一部分的同學一起升上了縣立高中,
依舊還是我最愛的男女混校。


而聖誕卡片從原本的固定班底,
從認識新同學到新朋友過程中,
聖誕卡片就是一個最好的媒介,
連繫著新舊朋友的心,
所以我還是很阿沙力的發送聖誕卡片給我認識的同學,
因為我喜歡熱鬧,所以聖誕卡片在我心中,
我認為還是必須這樣做。


經過三年的洗禮,
我們各奔前程地散落在台灣的各大學之中。


大學四年,交換聖誕卡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熱絡,
同班同學未必認識班上的所有同學,
所以寫聖誕卡片,只剩下以前的女性朋友,
或是大學超好的朋友,
而隨著時光的飛逝,自己收到的卡片,
已經慢慢遞減為個位數,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跡象,
因為大家的世界越來越遠,日子越來越忙碌,
而寫聖誕卡也變成是一種奢侈、偽情、不合時宜。


在我來得及發覺以前,聖誕卡已經逐漸淡出我的生活。


到了研究所,聖誕卡已經淪落到可有可無的存在,
除了忙著自己的論文寫作與拜讀相關領域的論文之外,
網頁程式撰寫也是我極力去克服的難關,
一秒鐘幾千萬上下的我,
其實想用聖誕禮物來取代聖誕卡片,
一方面不用費盡心思地去想卡片內容,
另一方面我挑選卡片很龜毛,
所以想買個聖誕禮物送給想要送的人,
對我來說,這是最方便的,
如果買了聖誕禮物,也附上聖誕卡片,
對方收到確實會感動萬分,就算沒有聖誕卡片,
多半也可以獲得原諒,
於是現在聖誕卡片的地位,
已經慢慢地墜落到萬劫不復的無間地獄之中,
永世不得翻身。


今年的聖誕節,我可能打算一張都不買,
每當越接近年底的時候,
書店外面總是聚集一大堆超年輕學生,
精挑細選的就是為了聖誕卡片,
而我看著看著,就會回想以前從國小到大學這段期間,
累積厚厚一堆的聖誕卡片,
都被我完好地用袋子仔細包裝好,
那是屬於我對聖誕卡片深深的回憶,
青澀的文字和標記遙遠回憶的日期,
多麼地令人懷念與不可複製,
就算我動起念頭,想要再回味一次這種滋味,
我想也會是失味的記憶,
而感覺卻永遠回不來。


或許,聖誕卡片就像以前離我家不遠的老阿嬤手工韭菜水餃,
或是小袋冬瓜茶一樣,無論我再怎麼心不甘情不願,
都註定成為我記憶中回憶的產物。

a 008.jpg 
PS:
(註一)
給特定的人一個驚喜,因為有些話,
無法或無膽親口說,所以要藉著卡片說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ckers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